《蒼穹的傷痕》
一、楔子:鉛灰色的黎明
第五紀元2137年,天空裂開第七道縫隙那天,老喬瑟夫在輻射塵埃里撿到了半本《人類基因圖譜》。羊皮紙頁邊緣焦黑卷曲,像極了那些因大氣層穿孔而枯萎的橡樹葉——這是大撕裂時代最常見的書簽。
電離層破碎帶來的不僅是紫色的極光,還有記憶的斷層。人們開始忘記完整天空的模樣,卻漸漸習慣在鈦合金穹頂下,用全息投影模擬早已消失的靛藍色。直到某天,投影儀能源耗盡,所有人才真正看清那道橫貫天際的裂痕,如同被神明撕開的陳舊傷疤。
二、主體:裂縫之下
(1)觀測站遺事
氣象學家艾琳的終端里存著最后一段完整氣象數據。2156年9月14日,平流層氧含量驟降至12%,同步軌道衛(wèi)星傳回的畫面顯示,太平洋上空出現首個可見的時空褶皺。她將數據芯片埋進盆栽土壤時,窗外的防護罩正滲出淡綠色的酸雨。
那不是云層。"她對著空蕩蕩的實驗室喃喃自語,"是大氣圈的解體儀式。
(2)流浪者公約

地下城的孩子們用熒光涂料在混凝土墻上畫星星。他們的祖父輩還保留著"天文望遠鏡"這類古董詞匯,但更多人只認識"輻射計量儀"和"空氣凈化閥"。詩人凱斯在第三次遷徙途中寫道:
"我們終將成為穴居人/用破碎的鏡面拼湊銀河/而真正的星空/正在裂縫另一側慢慢結痂
(3)修補者傳說
最古老的避難所流傳著"補天人"的怪談。據說他們穿著納米級防護服,用量子縫合技術嘗試修復電離層。有人聲稱在赤道附近見過閃光,像極了女媧時代的五彩石——更多被視為輻射病的幻覺。直到某日,所有無線電設備同時收到一段莫爾斯電碼:
「裂縫即通道」
三、終章:光的折射原理
2189年冬至,最后一個未受污染的水源點干涸時,人們發(fā)現裂縫邊緣開始結晶。那些六邊形結構的透明物質,在暮光中折射出彩虹光譜。物理學家們爭論這是否屬于新型大氣沉積物,而小女孩露西指著天空說:
它在愈合。
當第一株轉基因向日葵穿透鈦合金穹頂,嫩芽觸碰到的已不是致命的宇宙射線,而是經過晶體裂隙過濾的、溫柔如初春的日光。
